当前位置: 手心看书 穿越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水师、铸炮

水师、铸炮(2 / 3)

    进入太平府后,朱慈烺先是巡视了江南军器总局,经过半年的发展,军器总局的规模越发的扩大了,吴忠花重金从各地拉来一大批火器工匠。

    大明的火器制造兴盛,各地卫所都有军器局,特别在京师、天津、江南一带,连民间都密布着各种各样的火器作坊,工匠多大数万人。

    和军队中的工匠差不多,许多工匠的日子都十分艰苦,在看到太平府守备太监吴公公的招募条件后,江南各地的工匠都蜂拥而至,争抢着来混口饭吃。

    在吴忠正发愁工匠数量太多要不要裁掉部分时,朱慈烺恰好到了,在了解情况后,朱慈烺让他再建立一个炮厂,专门生产大口径火炮,最低也要十八磅。

    在这个吃人的时代,口径即是真理!

    荷兰等西方海上强国的战船都已经配备了二十四磅以上的火炮了,十八磅炮对他们的主力战船来说都有些嫌小,朱慈烺自然不愿让大明落后。

    至于制造,穿越者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,朱慈烺将清朝时龚振麟发明的铁模铸炮法传授给了孙和鼎。

    目前传统的铸炮工艺都用泥模,就是用水和泥,制成模具,然后范金倾铸,层层笋合。泥模必须烘得干透才行,否则外表虽干,里面湿润,一遇金属熔液,潮气自生,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,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裂伤人。

    泥膜烘干大概要一个月,碰上阴天下雨阴寒天气更是要两三个月,而且一具泥模只能铸造一尊火炮,随即随弃,不能再用。

    铁模铸炮法就不同了,它是以铁为模,相比传统的泥模铸炮,工艺更加简单易行,节省了大量模具原料降低生产成本,还不受气候条件限制,制造周期也大大缩短了,最主要的是解决了蜂窝的难题,避免出现炸膛,大大提高了火炮铸造质量。

    孙和鼎是专业人士,一听就懂,他忍不住称赞道:“其法至简,其用最便,一工收数百工之利,一炮省数十倍之资,事半功倍,利用无穷,辟众论之导轨,开千古之法门,殿下真乃神人也!”

    说完,孙和鼎还对朱慈烺认真的拜了数拜,搞的朱慈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。

    其实朱慈烺想到铁模法,是因为他最近收到了辽东的一份情报,情报中称,在清国的几个汉奸已经捣鼓出一种名为失蜡法的新铸炮方法,正在大力制造火炮。

    据说,用那种铸炮方式所铸火炮经过测试,其性能已经超过了西洋火炮,这引起了辽东锦衣卫负责人的注意,决定将这一重大情报传给皇太子。

    朱慈烺最后告诉吴忠和孙和鼎,此铸炮方法一定要保密,在炮厂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,铸炮的哪个环节泄露了,就抄那个环节所有工匠的家。

    军工机密,一直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机密,特别是现在的铁模铸炮法,领先世界二百多年,哪怕是欧洲,一直到了二百年后的鸦片战争时,都一直采用泥范整体模铸法和失蜡法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现在欧洲和满清铸早一批火炮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时间,一年中许多时间还不能铸造,而且成功率不高,一百门炮的合格率只有两三成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Copyright ©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.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