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手心看书 穿越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

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(2 / 4)

    封赏之后,宋哲宗又昭告天下,搞了一个天受符宝仪式,表示自己受命于天,还把年号给改了,叫元符。

    到了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时期,皇帝没事又增刻了印玺十方,明显是这位鉴宝皇帝鉴定出了那个传国玺是赝品了,有意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。

    传国玉玺第二次现世是在明孝宗时期,也就是正德皇帝他爹,世界模范丈夫。

    弘治十三年,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兆伦村村民毛志学,在泥河里挖得一方“传国玉玺”,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弘治皇帝。

    弘治皇帝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,连根毛都没奖励给姓毛的村民。

    现在天武朝,同样发生了这样的事情,都是在泥河里发现的,会不会也是假的呢?

    这件事很多大臣十分的关注,他们踊跃参加鉴定,顺便卖弄下自己的学识,在同僚面前展现自己的文化水平。

    鉴宝大会开始了!

    奉天殿中,殿中中央放着一个大方桌,一群自以为学识扎实的大佬趴在那里开始鉴定,有的官员还戴着老花镜。

    不多时,太上皇也匆匆赶来,掏出女婿孙云球为他新配的高精度老花镜,加入了鉴宝大会中。

    太上皇的到来,并不影响群臣们才艺的发挥,大明的学术交流没有阶级障碍。

    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......”

    礼部尚书朱继柞抑扬顿挫的念了一句,极为肯定的说道:“这八个篆字确是秦丞相李斯的笔迹,本官十分的熟悉!”

    朱继柞喜欢临摹百家书法,对李斯的书法更是有过专门的研究,他的话让不少大臣信服。

    也有在玉石方面擅长的专家对材质进行了分析点评,认为这块玉确实是罕见的上等玉质。

    根据玉玺上的沁种情况分析,沁成时间在一千七百年以上。

    推算秦始皇时期到大明天武朝,时间正好卡的上!

    而且这块传国玺没有严重的包浆,说明是长期埋在土里。

    玉生包浆,年代越久,包浆就越厚,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,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,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,最快也得百年以上,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。

    听着文官们侃侃而谈,朱慈烺不得不佩服,这些大佬确实牛逼!

    什么叫专业?这就叫专业!

    这块玉玺经过知识渊博的文官们辨认,最终确认无疑,此玉玺是真货,正是秦朝时的传国玉玺!

    “陛下,传国玉玺现世,实乃可喜可贺,普天同庆!”

    “吾皇,天命所归,玉玺,国之重器,天下之幸!”

    奉天殿中,群臣看着龙案上的传国玉玺,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般,表达着激动的心情。

    太上皇也激动的面色潮红,这枚传国玉玺是皇帝“皇权天授、正统合法”之信物。

    虽然大明得国最正,但一直没有获得传国玉玺,太祖皇帝朱元璋找了一辈子,最终还是抱憾而身。

    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,只见太上皇朱由检缓缓拿起龙案上的传国玉玺,捧在手中端详了好一会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Copyright ©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.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