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手心看书 穿越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龙元

龙元(2 / 3)

    确定完银圆,针对海贸等大宗商品交易,程国祥再度建议,推出纸币。

    一场大宗商品交易,动辄需要几千上万两银子,就算是新出的银圆,面额最高的一圆,也得要上千斤,怎么拿?

    以往大明国内的大宗商品交易,大多是用明商银行的银票,但明商银行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,很多地方的商人依旧不方便,来自欧洲各国的商人们更觉得不方便。

    欧州商人习惯使用有俱体数额价值的货币,对于大明这种以白银自重为货币价值的货币体系,用起来十分别扭,体验极差。

    他们每次来大明经商,倒卖丝绸、瓷器等货物,只能把自己手中的银元按照重量换成购买力。

    有的洋商干脆直接先买足银块,再来大明经商,使用之时,又涉及到白银的成色、纯度和品质等问题,非常麻烦。

    再麻烦也得赚钱啊,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后,当洋商们满载货物准备大明沿海时,还得想办法将自己手里剩下的银块,再换回欧洲通行的银币。

    如果直接把银块带回欧洲,或者带回印度,根本就不能使用,真就变成废矿了,这就亏本了。

    饶是这么麻烦,大多是欧洲商人只能忍受这种不变,继续来大明经商,谁让大明的商品占有绝对的优势,利润那么高。

    大明农村有句俗语,叫“钱难赚,屎难吃!”

    可是不吃怎么行呢?而且大明的屎是真的很香啊!

    现在大明实行新的货币制度,有大面额的纸币,可以免去更换货币的麻烦,自然更符合欧洲商人的使用习惯,将来会吃的更香!

    乾清宫的御前会议足足召开了一天,直到天色发暗,新的货币制度还没确立,第二天继续开会讨论。

    银圆和天武通宝这些货币流通的难度不大,它们本身就具有价值。

    御前会议着重的探讨纸币的发行和流通,以及如何避免重蹈大明宝钞的老路。

    大明宝钞是大明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,后因滥发纸币,导致通货膨胀,民怨沸腾,正德年间废止。

    大明宝钞的失败,主要是没有近现代的准备金意识,宝钞发行泛滥,且只发不收,既不分界,也不回收旧钞。

    结果造成了市场上流通的大明宝钞越来越多,泛滥成灾,贬值也越来越厉害。

    朝廷的税收,只收少量宝钞,或干脆就不收宝钞,只收金银铜钱,这样一来宝钞的信用度自然也是每况愈下了。

    朱慈烺充分吸收了历代发行新货币的失误的教训,做足了准备。

    加上十年前在凤阳府发行的粮票,一直可以足额兑换粮食,信誉度依旧良好,使得现在的天武朝在民间有很高的信用度,基本可以保障纸币的发行顺利。

    对于纸币的命名,有人提出叫明元,这样让人很容易知道这是大明发行的纸币,也让世界更加认识大明。

    朱慈烺不愿意用明元这个名字,认为不吉利,明元、明币、冥币......

    “华夏儿女,炎黄子孙,龙的传人,朕觉得还是用‘龙元’这个名字比较妥贴一些,即能在万民之中体现出神圣来,也能表明这是我大明的钱。”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Copyright ©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.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