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手心看书 穿越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郑和之后,再无郑和

郑和之后,再无郑和(2 / 3)

    小西洋,也就是印度洋,大西洋便是明朝对欧洲的称呼。

    明朝年间,东西洋分界,以雷州半岛至加里曼丹一线为界,西面叫“西洋”,东面叫“东洋”,因此日本人也被称之为“东洋人”。

    孟席斯的惊世之说,引起了海内外各种新闻媒体、相关学术刊物的关注,并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。

    有学者认为,孟席斯搜集、掌握了大量的欧洲人文献资料和考古证据,很具有说服力。

    而且,明初国力强盛,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,加上郑和船队阵容庞大,宝船性能优良,完全具备远航美洲的能力。

    当然,很多学者压根不认同这种说法,他们觉得郑和船队虽然有能力达到美洲,但不是主动的去航海探险。

    至于加勒比海域发现的中国古船,应该是郑和船队的一支分船队在航行中遇到风暴,被一路吹刮到了美洲.......

    还有学者直接否认,言说从现有的史料和文献资料,没有郑和船队到过美洲的明确记载,上面的都是推测而已,不能当成史实。

    还有的直接说,郑和船队在航海技术上完全没有横跨大洋的能力,只能近海远洋......

    其实最早提出中国人最早到达美洲的不是孟席斯,而是18世纪的法国学者汉学家歧尼,他在1761年提出了这一观点,在当时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。

    讨论归讨论,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,也没达成共识。

    香港学者李兆良又接过孟席斯的大旗,继续求证郑和船队发现美洲的说法。

    在1994年,有人在北美东南部意外挖到了一枚金牌(并不是黄金打造的),上面刻着“大明宣德委锡”六个大字。

    这枚金牌经过金属成分分析和年代检验,发现与嘉靖、隆庆两朝的铜钱含锌量是一致的,表明了这块金牌起码是和明代中叶的冶炼技术相当,确实是大明宣德年间的正品,被人称为“宣德金牌”。

    这种制式的金牌,是当时大明皇帝登基后赏赐给番邦的赠品,死后要收回来的,重新颁发新皇的金牌给番邦。

    因此,有人猜测,这是宣德朝时郑和第七次、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带到美洲的,从而彻底留在了海外。

    李兆良还通过研究发现,北美的一些原住民切诺基人使用着“文、武”两面旗帜,而且每面旗子上使用的是七颗五角星,其摆列方式赫然是中国命名的“北斗七星”。

    “文武”概率是中国文化元素,北斗七星旗也是横贯中国历史的皇族旗帜,汉、唐、宋、明等历朝皇帝的大驾卤簿中,都有北斗旗,

    皇帝举行的重大祭祀活动中,也皆会有北斗旗。

    司马迁在《史记??天官书》写道:斗为帝车,运于中央,临制四乡,分阴阳,建四时,均五行,移节度,定诸纪,皆系于斗。

    华夏民族、炎黄子孙悠久文化,所谓图腾者众,恐只有北斗才具最广泛、最深远的影响,这也是最具根基的汉族信仰。

    然而北斗旗竟出现在了北美原住民的部落中,这就值得深思了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Copyright ©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.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