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手心看书 穿越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内宫改革

内宫改革(2 / 3)

    太监就更别说了,缺个把,能做什么?

    既不能娶妻生子繁衍后代,又不能干重活,心态差的只能自生自灭了。

    朱慈烺又喝了口粥,问道:“现在宫中有多少太监和宫女?”

    这句话是问内官监掌印太监韩三的,内官监掌管着皇城所有太监,也只有他能说出太监们的具体数目了。

    韩三垂首而立,道:“启禀皇爷,天武元年,诏选净身男子三千人入宫,因民间求选者高达两万人,遂再收一千五百人;

    天武六年,诏选净身男子两千人充海户,加上当初崇祯朝南下的部分,一共有九千八百三十二人,共有宫女六千五百九十二人.......”(数据参考天启年间的数据瞎编的,下面的数据才是记载的)

    “这么多?”朱慈烺皱眉。

    后世之时,他在某贴中看过,据康熙帝听故明老太监说:内监至十万人,饭食不能遍及,日有饿死者。

    这个数字显然是在夸大,鞑清在反串黑明朝阉人亡国,不过明朝的太监数量确实很多,近万还是有点。

    内官监太监韩三道:“皇爷,我朝的太监和个宫女数量还是少的,万历朝四次选入太监共计一万三千三百二十人,天启朝选入太监七千二百名,崇祯朝选入太监.......”

    听着一道道数据,朱慈烺恍然。

    原来天武元年时,正值天下大动,天灾战争不断,很多活不下去的人选择自宫,希望到皇帝身边混口饭吃。

    对,就是自己割的,还有很多人因为没有得到宫中下发的“票帖”未被录取,前往到礼部请愿。

    现在的问题是,要这么多太监宫女做什么?

    太上皇、皇太后、皇帝、皇后、嫔妃、诸皇子、公主等等,朱慈烺算了下,自己一大家子满打满算也就三十口人,平均没人要三十个伺候,也不过千人......

    (并不是所有太监宫女都住在宫中,除了值日的,大多都住在皇城中。)

    “还是皇后仔细。”

    朱慈烺夸了一句徐皇后,又道:“如何裁减和安排,皇后可有想法?”

    徐晨芸道:“妾身觉得,定宫女宫女年至二十五岁俱令出宫,例给赏银,进宫十五年以上的赏银元一百,十五年以下的赏银元六十,十年以下的赏银四十,皆由内帑支给。”

    徐晨芸又道:“太监同宫女列,如年老体衰或不愿离宫者,可分配到各地皇庄任职,以富足待遇安享晚年,宫中留一千太监和一千宫女即可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坤宁宫中的太监宫女顿时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皇后娘娘原来是为了咱们好,果然还是母仪天下啊!

    朱慈烺考虑一番,最终拍板道:“可行,传旨下去,按皇后说的方案实行,再加一条!”

    “凡已经出宫的太监宫女,不准再行入宫,不准泄露宫中一切事情,不准本宫首领太监等代为传信,也不准派人到宫门给本主请安!”

    也就是说,只要出了宫,就断绝与紫禁城的一切往来关系。

    因宫女们身份的原因,即便错过了最佳结婚年龄,出宫后也不愁嫁人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Copyright ©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.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