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手心看书 科幻 大国院士 :发现异常!

:发现异常!(2 / 4)

 毕竟有周期性,且几乎完全异常于参宿四的观测数据,这足以证明了观测到的异常并非是参宿四本身的活动引起的。

 倒不是说恒星没有周期性活动,每一颗恒星都有自己独特活动点,周期性的也不少。

 但恒星的活动周期时间一般都比较漫长。

 比如太阳、这颗太阳系的主恒星,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,科学家们早就发现太阳表面的黑子和耀斑等有周期性活动的现象。

 活动周期时长在11年左右。

 在这11年的活动周期中,太阳的内部活动会引起太阳表面的日耳、耀斑、黑子等出现从低潮向高潮再到低潮的一个活动过程。

 而在太阳表面活动的高潮时期,太阳辐射和太阳风等会引起地球空气中、地面上一些物质的变化,甚至可能改变地球气候。

 比如太空中的人造卫星、空间站、宇宙飞船、探测器等航天器就很可能会受到秒数几百上千公里的太阳风的摧残。

 又或者太阳表面活动的高潮时期会产生大量的太阳风粒子,会通过极光、粒子风暴等各种形式到达地球表面,对地球的供电系统等造成破坏等等。

 虽然徐川不知道参宿四的活动周期具体时间是多长,但肯定不会短。

 而从这次的参宿四的科研实验观察数据来看,第一次观测到伴星的异常数据是在三月二十七日,第二次,也就是这次发现异常数据是在四月二十四号。

 如果确定这两组数据都是伴星的话,那么伴星的回归周期只有二十七天,还不到一个月,甚至可能会更短。

 毕竟从三月二十七号到四月二十四号这中间接近一个月的时间,他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参宿四的,中间伴星是否已经回归过一次或者多次他们并不知道。

 ........

 “。”

 计算中心,徐川看着稿纸上计算出来的数据吐了口浊气。

 这就是按照天文小组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来的伴星回归周期时间,也是这颗伴星的公转时间。

 哦,这个数据的单位是小时,换算成天,差不多是23天到31天这个区间。

 时间偏差有点大,达到了一周多的偏差,但这已经是依据目前数据能计算出来的最精准的数字了。

 它也符合之前观测到的两次异常数据间隔27天的时间,说明这个计算出来的回归周期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信的。

 那么剩下的,就是再等待一个月的时间了。

 如果在接下来的回归周期中能再一次观察到异常数据,就可以用数据来证实参宿四内部的确有一颗伴星存在。

 这一发现,对于天文界来说,意义重大。

 ........

 夜晚的时间流逝的很快,在徐川计算出伴星的回归周期后,南大的几位师兄也完成了射电望远镜观测数据分析。

 最终确定,从4月24号23点45分这个时间节点开始,一直持续到4月25号0点09分,观测到的参数四各类数据中均出现了异常情况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Copyright ©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.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