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手心看书 科幻 大国院士 :前往LHC

:前往LHC(2 / 5)

    就像徐川投给《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年度评论》的‘xu-weyl-berry定理精准计算遥远天体的参数信息方fǎ • lùn 文’,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了,都还没有正式登刊。

    可见一篇顶级的sci论文要登陆期刊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。

    而此前那种弱weyl-berry猜想的证明论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登陆期刊的机遇,简直是不可复刻的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,徐川也没什么办法,这是学术界的规矩,也是必要为了确保科学正确的必要流程。

    哪怕是爱因斯坦穿越过来了写论文,相信也是需要审核的。

    所以将论文投递出去后,徐川就回归了正常的普林斯顿大学生活。

    一方面跟随德利涅教授学习数论和微分方程方面的知识,另一方面则是听其他教授的讲课。

    至于他休闲娱乐的时间,远比其他的普林斯顿学生要少,或者说近乎没有。

    此前收到过的那些各种俱乐部的名片与邀请,他几乎都没有去过。

    重生后的第二次普林斯顿学习,比重生前第一次还要来着更加刺股悬梁。

    谁让他这次在‘名义’上是双修呢。

    相对比国内的大学来说,普林斯顿的博士学位设置的课堂要多不少。

    尽管博士不是学出来的,你不可能只靠“学习”已有的知识拿到博士学位,但不学习是肯定不行的。

    特别是数学物理这两门课程,与其他学科不一样。

    你要想在数学物理这两个领域内有相当成就,你得从前人走过的路一步步亲自过来。

    从最简单的集合或者范畴开始,到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    你需要在这些之间用‘定义定理’证明可以串成很长的一串逻辑链条,而且需要很多概念的加入成为一个概念的网络。

    完成一个成果,比如证一个定理需要对这个网络中所有概念的掌握,否则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看不懂。

    这是对知识的最小要求,但往往它就已经横跨了数学中好几个领域。

    没有谁能例外,这很公平。

    天才或可以更快地找到捷径跳过一部分的细枝末节,但最原始的积累是无论如何都跳不过去的。

    .........

    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,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七月中旬。

    在和陈正平确认他的实验是十八号开始后,徐川再度向德利涅教授请了假,然后买票飞往了欧洲。

    从普林斯顿去欧洲可比回华国容易多了。

    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足够了,都用不上倒时差。

    到了瑞士,徐川给自己的导师打了个电话,按照地理位置打车顺利的找到了酒店。

    陈正平居住的城市在日内瓦,选择的酒店是一家五星级的国际酒店,反正住宿什么的都是可以报销的,不用过于节省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Copyright ©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.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