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手心看书 科幻 大国院士 :生活助理的妙用

:生活助理的妙用(2 / 4)

    相反,在接下来的几年的时间中,他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数学上。

    别看他已经解决了两个千禧年难题,但数学的广阔,他仍然还有很多尚未踏足和需要学习的领域。

    至于航天发动机,毫无疑问,这是为航天技术的突破而准备的。

    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实现后,迈向天空的脚步是必须的。

    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,无论是华国也好,还是米国也好,亦或者欧盟与其他国家,在航天技术上,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。

    要说航天的巅峰,甚至还能归属到上个世纪那场著名的‘冷战’上面去。

    在那个dòng • luàn 但又充满了竞争的年代,航天迎来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刻。

    运载火箭、无人升空、载人登月、航天飞机、土星5号超重型运载火箭一系列的奇迹都是在那个时候创造出来的。

    但如今已经过去了几十年,各国的航天技术依旧是在上面敲敲打打,补一些补丁。不说前进,甚至搞不好还有可能倒退了。

    早在几十年前,苏米都曾实现过载人登月,然而几十年过去,载人登月已经不在各国的计划和安排中了。

    当然,这也和航天发动机技术迟迟未能有所突破有关系。

    在很多科幻或者科幻电影中,飞行器总能为星际旅行的全程提供动力。

    但在现实中,火箭推进器的发动机技术,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点。

    相对于裸露在外的推进剂储箱,化学火箭的发动机看上去很小,但它的胃口很大。

    “吃得多,干活的效率却不高。”

    传统的化石燃料发动机需要吞噬掉的海量能源,却只在提供短期动力方面有效——储存的燃料很快用完,推进器马上被当成垃圾扔掉。

    化学火箭的大部分燃料被用来摆脱地球引力,剩余的一点则被用来推动火箭的“太空滑行”。火箭飞往目的地,仅仅是依靠惯性。

    对于星际飞行来说,这种引擎显然力不从心。

    就拿大名鼎鼎的“土星5号运载火箭”来说。

    它是米国研发出来的超重型运载火箭,号称史上最强火箭系统。

    然而高达110.6米、直径10米、推力高达3408吨的它,却仅仅能将118吨物品送入近地轨道,如果是要送往月球轨道的话,载重会急剧缩小到45吨。

    其原因在于火箭产生的近三千五百吨推力中,很大一部分被用来“拖”起火箭自身和2000多吨燃料。

    它的“比冲量”并不高,只有300多秒,表明了它的推进效率的低下。

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要将一个质量很小的人送上太空,却必须使用一枚巨大火箭的原因。

    如果依旧使用这种传统的化石能源火箭作为运载,恐怕航天技术并没有办法得到太大的突破。

    所以徐川想重点研究一下这方面的东西,看看能不能为航天发动机找到一条新的道路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Copyright ©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. XML地图